【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】馬軍:扎根裝配式建設一線的“先鋒排頭兵” |
|
|
|
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浪潮中,裝配式疊合車站以其高效、環(huán)保、精準的優(yōu)勢,成為新時代基建領域的閃亮名片。而在這片充滿挑戰(zhàn)與創(chuàng)新的戰(zhàn)場上,馬軍同志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先鋒本色,扎根一線、攻堅克難,用汗水與智慧書寫了屬于新時代建設者的奮斗篇章。 初心如磐,在技術攻堅中勇當 “排頭兵” 裝配式疊合車站建設是對傳統施工模式的一次革新,從構件預制到現場吊裝,從節(jié)點連接到精度控制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充滿了技術難題。作為深圳地鐵15號線項目的副總工程師兼海城站工程隊隊長,馬軍深知,要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,必須拿出共產黨員敢闖敢試的勁頭。 面對裝配式中板安裝的復雜技術挑戰(zhàn),馬軍大膽提出“分段施工+跨越式拼裝”策略。他將車站結構劃分為若干施工單元,通過跳躍式流水作業(yè)規(guī)避工序交叉干擾,確保車站主體結構的關鍵節(jié)點工期 100% 按計劃完成。 在構件吊裝階段,如何確保重達幾十噸的預制構件精準對接,誤差控制在毫米級以內,是另一個難題。他結合裝配式建筑特點重構施工流程:取消傳統翻板機,創(chuàng)新采用“50t智能門機+裝配式拼裝臺車”系統,這一改進不僅節(jié)省了設備購置與維護成本,更通過減少構件轉運工序,使單塊構件安裝效率提升 40%,整體施工工期縮短15%。正是憑著這份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干勁闖勁,馬軍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,為后續(xù)施工奠定了基礎。 裝配式疊合車站建設不僅需要技術創(chuàng)新,更需要管理模式的革新。馬軍結合項目特點,在站施工管理中,創(chuàng)新推行“24小時輪班作業(yè) + 動態(tài)資源調配”模式,科學規(guī)劃人力班次、機械調度與材料供給節(jié)奏,實現施工要素的最大化利用。在他的統籌下,項目創(chuàng)造了單日拼裝10塊中板的施工紀錄,通過工序銜接優(yōu)化與資源精準投放,有效降低了人工窩工、機械閑置等成本損耗,為裝配式車站施工的成本控制樹立了范例。 他將整個車站建設劃分為預制構件生產、運輸、吊裝、內部裝修等多個模塊,每個模塊明確責任人與時間節(jié)點,通過制定詳細的甘特圖,實現了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無縫銜接。在他的推動下,項目引入了“裝配式施工進度管理系統”,實時監(jiān)控各模塊的施工進度,一旦出現滯后情況,系統會自動預警,他便能第一時間協調解決。 施工期間,由于供應商的預制構件的運輸出現延誤,可能影響后續(xù)施工進度。馬軍發(fā)現問題后,立即與供應商溝通,同時協調運輸隊伍,最終確保了構件按時到場。他常說:“管理就是要未雨綢繆,用科學的方法提高效率,讓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高效運轉?!?/p> 匠心筑夢,在質量把控中堅守“生命線” “百年工程,質量第一”,這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在他看來,裝配式建筑的核心在于“精準”,而質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線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每一道工序的嚴格把控,背后都是對“質量生命線”的堅守。 為了確保預制構件的生產精度,每一批構件進場前,他都要親自到場驗收,拿著尺子逐一測量尺寸,用水平儀檢查平整度,哪怕發(fā)現與允許誤差存在一丁點的偏差,也堅決要求返工。有一次,一批構件因模具輕微變形導致尺寸與規(guī)范尺寸偏差差1毫米,廠家覺得誤差微小不影響使用,希望通融放行他卻嚴肅地拒絕:“1毫米的誤差,可能會影響整個車站的結構安全,絕不能在質量上打折扣!” 在現場施工中,他每天雷打不動地對施工區(qū)域進行巡查,小到一顆螺絲釘的緊固程度,大到構件安裝的垂直度,都一一細致檢查。有一次,他發(fā)現某一區(qū)域的鋼筋綁扎間距超出規(guī)范要求,當即要求施工班組返工。有人說:“差不多就行了,不會影響大局?!彼麉s嚴肅地說:“標準面前沒有‘差不多’,我們建的是百年工程,要對歷史負責、對人民負責!” 情系群眾,在團隊建設中甘做“勤務員” “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?!瘪R軍始終牢記黨員的服務宗旨,把團隊建設當作自己的重要責任,用心用情關愛每一位工友。 在生活上,他更是把工友們的冷暖放在心上。夏天,他協調項目部購置了防暑降溫物資,送到施工現場,這樣的暖心舉動,在馬軍身上還有很多,他用實際行動讓大家感受到了項目團隊的溫暖,凝聚起了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,讓這支隊伍在攻堅路上步履鏗鏘、行穩(wěn)致遠。 馬軍深知,裝配式疊合車站建設是一項新興技術,需要更多的專業(yè)人才來傳承和發(fā)展。作為一名老黨員,他把培育新人當作自己的重要使命,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年輕一代。 作為黨員,馬軍始終把團隊成長放在心上。他在項目上牽頭成立“裝配式技術攻堅小組”,手把手教年輕技術員?!靶睿A制疊合板的起吊角度偏差一定要控制好,否則會影響整體受力?!彼3T谑┕がF場開展 “微課堂”,把技術難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實操指南。在他的帶領下,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。 如今,這座現代化的裝配式疊合車站已拔地而起,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而馬軍同志依然堅守在施工一線,他說:“作為一名共產黨員,無論在什么崗位上,都要牢記初心使命,把每一項工程都建成精品,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?!?/p> 在他的身上,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,看到了新時代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。他就像一顆鉚釘,牢牢扎根在裝配式疊合車站建設的土壤中,用實干與奉獻詮釋著 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的深刻內涵,為黨旗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。 |
|
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